編者按: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系列訪談活動于7月正式啟動,以影像、文字、音頻、書籍等多種形式,專訪科技、金融、醫療、教育、人文等不同領域的40名外國人才代表,講述40年來外國人才見證、參與以及推動深圳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的故事。該活動由科學技術部外國專家服務司指導,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深圳市外國專家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主辦,深圳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深圳新聞網承辦,得到了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招商蛇口的特別支持。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1月25日訊 (記者 潘寶儀 曹園芳)17年前,她在南京成立了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幾年后,她踏上深圳的這片熱土,現代城市里的棕櫚樹和游泳池,帶著與眾不同的氣質,深深地吸引了她。帶著為深圳商業繁榮添磚加瓦的心愿,她當即決定留在這里——這就是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總經理Francine Hadjisotiriou的親身感受。她時常感慨,自己不僅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飛速發展,更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獨有的魅力。
深圳的特別之處在于其商業環境與生態
在深圳高新區的留學生創業大廈里,Francine Hadjisotiriou向記者回憶起2006年的往事。那時,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在廣州只有一個辦事處,她需要經常往返于廣州和深圳之間。這之后的一年里,她看到外商和企業在深圳的快速增長,當即決定在深圳設立辦事處。
“深圳是一座包容性很強的國際化都市,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地方。我記得剛來的時候,我丈夫的公司為員工組織了一個活動。他們想要邀請非深圳人到舞臺上來,結果九成的人都站了上去。這里不僅有來自世界各國的外國人,也有來自中國各地和各省市的人,這個城市非常具有包容性。”
人才多,年輕化,Francine Hadjisotiriou認為深圳的生態相當有意思,“這里有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渴望學習、進步和成功,對于發展中的公司來說,這樣的人才資源至關重要。”
Francine Hadjisotiriou指出,隨處可見的初創企業和創新型公司,是深圳另一個特別的商業生態。“得益于各種供應商近在咫尺,硬件設施應有盡有,讓原型產品很快就被創造出來。如果是放在另一個國家,可能需要幾周甚至好幾個月。可以肯定地說,在華強北區域,海量豐富的電子開發和硬件設施,加速孵化了很多相關企業。”
與此同時,不斷完善與發展的物流體系也很重要,Francine Hadjisotiriou提到深圳的四大港口,是公司出口運輸產品的重要保證。“2010年以前,深圳公司主要發展內地市場,但是深圳擁有港口資源,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大灣區的發展無疑提高了商家的期望。我們期待進一步發展大灣區,為所有市場主體提供實實在在的機會。”
Francine Hadjisotiriou還強調,外資企業、歐洲企業、中國企業尤其是深圳企業,只要保持創新,就能帶來附加值,發展壯大。創新是任何公司在深圳成功的關鍵,而保證創新的重要舉措之一是知識產權的保護,深圳在知識產權的保護取得了很大進步,成果令人矚目。
“我在中國歐盟商會工作了16年。歐盟商會是一個會員制、非盈利收費組織,其核心結構包括26個工作組和8個論壇,代表在華歐洲企業。該商會被歐盟委員會和中國當局當作歐洲商界在中國的官方代言機構,是商務部和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認可的外國商會。”Francine Hadjisotiriou告訴記者,十多年間,中國歐盟商會見證了各行業在深圳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
從歐盟商會的角度來看,歐洲公司越來越關注物料采購、貿易、傳統制造業;行業集中發展電池、皮革和其它電子產品;現有的制造企業技術更加先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創新型制造企業選擇在這里設立研發中心,包括埃森哲(深圳)全球創新研發中心、芬蘭Slush創新研發中心等。
“我們看到深圳的公司在結構上和類型上都發生了變化,無論是新公司,還是已有企業,都在開發新的生產方式、新產品,因為他們的創新程度越來越高,促使制造型公司涌現。”Francine Hadjisotiriou總結到。
此外,據深圳市商務局統計,去年已有1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深圳投資或開設分支機構,許多跨國企業在深圳設立研發中心項目,如ABB集團新能源和電力保護業務研發制造中心項目、德國萊茵TüV海洋產業技術研發中心項目、蘋果研發中心項目等。
深圳將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地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來,大批外資企業在這里落地生根。談及繼續吸引外資企業時,Francine Hadjisotiriou對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她表示,深圳應將目光投向新的和現有的投資,特別是深圳需要的、有附加值的行業,比如,歐洲企業期待的是在環境和醫療保健,以及與人工智能、 5G、先進制造業等領域獲得更多支持。
從長遠來看,深圳必將成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投資地。正如最新出臺的《華南地區立場文件》所指出的那樣,華南地區作為一個整體,需要從本地優勢轉變為國際優勢,可借鑒的做法包括進一步發展大灣區,為所有市場參與者提供切實機會;進一步開放市場,有助于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等。
Francine Hadjisotiriou還強調,“人才引進是深圳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讓國際人才為城市的發展添磚加瓦,對深圳的發展至關重要。”她十分期待參加每一年在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
據了解,自2001年創辦以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已成功舉辦了十八屆,是中國面向國(境)外專家組織、培訓機構、科技創新人才開放的大規模、高規格,集人才、技術、項目、資金和管理為一體的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人才與智力展洽盛會。
本期嘉賓:Francine Hadjisotiriou(法國)
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總經理。2003年底首次來華,就職于中國歐盟商會南京分會。2006年夏天,她與丈夫、子女來到深圳,建立了中國歐盟商會深圳辦事處,即現今的中國歐盟商會華南分會,致力于為歐盟企業在華在深提供有效的溝通和游說渠道,為會員總結中國當前商業與市場形勢的要點,提供政策與宏觀經濟發展的分析。
聲明:該文及視頻為“見圳40·外國人眼中的深圳”組委會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發布。
本期執行團隊:王嬋、曹園芳、潘寶儀、宋志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