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于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下。李仁奇 攝
岳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李仁奇 攝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岳麓書院。李仁奇 攝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岳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岳麓書院”四字門額。李仁奇 攝
嗣后,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岳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并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李仁奇 攝
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李仁奇 攝
書院二門,門額正上方懸有"名山壇席"匾,兩旁有對聯"納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聯出自《尚書·舜典》,下聯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李仁奇 攝
赫曦臺,在臺的左右內壁上有丈余高的"福"、"壽"二字,臺的頂部雕飾有八卦圖、蝙蝠、壽字圖案。李仁奇 攝
南宋學者、教育家張栻像,其曾主教岳麓書院。李仁奇 攝
清朝廷為褒揚岳麓書院辦學之功,先后頒賜“學達性天”、“道南正脈”額。李仁奇 攝
御書樓,為藏欽賜書籍而建。李仁奇 攝
愛晚亭,為清代岳麓書院山長羅典創建。李仁奇 攝
時務軒是為紀念清末維新派創辦的學校——時務學堂而建的紀念性建筑。李仁奇 攝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岳麓書院的古代傳統建筑雖然在抗戰期間部分被毀,但經修復得以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李仁奇 攝
今天的岳麓書院不僅是湖南大學的文史哲人才培養和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勝地,更是是整個長沙市的文化窗口和文化名片。李仁奇 攝
1988年,岳麓書院建筑群被國務院批準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仁奇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