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內容:
主持人唐思: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并感謝大家參加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年以來,深圳海關積極推進深圳外貿促穩提質,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毫不放松做好口岸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保障重點產業平穩發展,穩步推進重大項目落地見效,積極支持市場主體企業生產經營,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今天,市政府新聞辦在這里舉行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首先,請允許我介紹今天的發布人,他們是:
深圳海關副關長 涂琳女士;
深圳海關綜合業務處處長 殷允偉先生;
深圳海關統計分析處處長 柯火娟女士。
下面,有請涂琳副關長介紹深圳市前8月外貿進出口情況,以及深圳海關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的主要內容。
涂琳: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深圳海關的關心與支持,根據發布會安排,由我向大家介紹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通報深圳市今年以來外貿進出口總體情況,二是發布深圳海關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的相關情況。
首先,通報今年深圳外貿進出口總體情況。
隨著國內疫情迅速得到控制、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深圳外貿進出口逐步呈現向好態勢。截至7月份,深圳進出口總值在全國前五大外貿城市中率先實現止跌回升,1—7月同比增長1.6%;8月份增長勢頭繼續鞏固,1—8月深圳進出口總值達到1.8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增幅居全國前五大外貿城市首位,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的9.4%;其中出口1.04萬億元,規模繼續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一;進口8456.9億元,居全國第三。
近期深圳外貿形勢持續向好,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
一是一般貿易對全市外貿形成強勁支撐。1—8月,深圳市一般貿易進出口9649.4億元,增長7.6%,拉動全市整體外貿增長3.7個百分點,占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51.3%。值得一提的是,1—8月一般貿易出口增長8.3%、進口增長6.9%,呈現均衡增長的良好勢頭;深圳一般貿易進出口連續5個月保持了2位數的增速,特別是在8月份,一般貿易進出口達到1408.5億元,增長14.3%。
二是對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普遍增長。1—8月,深圳市對前十大貿易伙伴合計進出口增長了3.4%。其中對美國和中國臺灣地區增長達到2位數,對東盟和墨西哥增長接近10%,對日本和英國均有5個百分點以上的增長,對歐盟也增長了4.1%,對韓國增長3.4%。
三是出口商品優勢繼續保持,進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1—8月,深圳出口商品中,含口罩在內的紡織品出口增長近5倍,醫療儀器及器械增長51.3%,顯示深圳企業為世界抗疫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口方面,食品、美容化妝品等增幅較大,進一步滿足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是深圳生產制造能力快速恢復,上游電子元件和高端制造設備進口需求旺盛。由于我國疫情迅速得到控制,而深圳產業鏈供應鏈優勢明顯,企業生產制造能力快速恢復,制造業所必需的上游電子元件、制造設備進口需求大幅增長。1—8月,深圳進口電子元件4315.9億元,增長12.9%;進口存儲部件285.2億元,增長29.3%;進口半導體制造設備72.4億元,增長35.9%。
深圳是典型的外向型城市,受全球性疫情影響,今年深圳外貿經受了嚴峻考驗。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未來進出口形勢依然復雜嚴峻,但是深圳外貿基礎好、底子牢、韌性足,企業綜合競爭力強,政府統籌支持力度大。深圳海關也將立足自身職能,持之以恒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斷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服務深圳外貿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同時,深圳海關按照黨中央關于“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在促外貿穩增長的同時,采取多種措施,創新服務助力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外貿出口轉內銷,暢通國際國內“雙循環”,為深圳經濟發展增添新動力。
接下來,我介紹一下深圳海關最新出臺的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
今年2月以來,深圳海關堅決貫徹黨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海關總署工作安排,與深圳市各部門及各區積極配合,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針對深圳外貿特點和進出口企業實際情況,我們以“滾動出臺”的方式制定了幫扶企業抗擊疫情、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類措施62條,為穩外貿穩外資工作做出了積極貢獻,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良好效果。近期,根據當前形勢發展變化,我們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結合外貿發展、關鍵產業以及重點企業的現實需求,對前期出臺的措施進行全面梳理、匯總整合和更新完善,形成了覆蓋“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支持企業生產經營”等4個領域的《深圳海關穩外貿穩外資三十條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針對疫情期間國際商品、物資、人員流動受限,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嚴重沖擊等困難和挑戰,圍繞“穩鏈補鏈”、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等重大戰略,結合深圳市產業及配套情況,我們有針對性的推出了“支持中歐班列業務做大做強、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創新集成電路產業保稅監管、支持加貿企業擴大內銷、優化重大項目和高新企業進口設備料件監管、支持糧食進口、提升技術性貿易壁壘應對能力”等7條措施,著力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
二是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促進外貿穩增長的重要舉措。為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我們制定了“推進實施多元化通關制度改革,減免滯納金、滯報金,推廣海運進出口貨物船邊直提、抵港直裝,簡化進出口查驗檢驗模式,降低口岸通關合規成本,加快異常情況處置速度,優化加工貿易企業擔保管理”等7項措施,進一步壓縮跨境貿易時間和費用成本,為企業外貿“出海”賦能增效。
三是助力地方經濟發展。我們聚焦信息通訊、醫療器械、珠寶玉石等深圳市重點及其優勢產業,健全重大項目“一對一”對接服務機制,實施“一區一策”“一產一策”“一企一策”,發揮深圳口岸聯動外貿與內銷、連接“一帶”與“一路”、聯通歐美與東盟市場的作用,推出8條措施,包括創新監管模式助力珠寶玉石、免稅品等深圳特色行業發展,支持科研創新平臺建設、便利科研要素跨境流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支持跨境電商全業態運作、培育出口新增長點,強化進出口統計分析服務,促進本地制造業轉型升級和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等,為深圳經濟發展添磚加瓦。
四是支持企業復產達產穩產。幫扶企業發展,不僅要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我們著力以減負增值為外貿企業賦能,對于能為企業節省的費用,做到“應減盡減”,對于企業個性化的政策需求,做到“能出盡出”,通過優化業務辦理流程、優化監管稽核查作業流程、為守法企業提供更多便利、暢通企業“問題”解決渠道等8條措施,打通企業生產經營中的痛點堵點,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盡最大努力支持企業爭訂單、擴產能、拓市場。
下一步,深圳海關將結合國家戰略要求、海關總署最新部署、地方發展需求、企業迫切期盼等方面,繼續動態更新、滾動出臺針對更強、效果更佳的措施。同時,我關還建立了“1張清單4項機制”,建立促進外貿穩增長措施實施臺賬,實時跟進措施落實情況、收集企業反饋信息,及時調整完善,確保上述措施落地見效、作用有效發揮。上述三十條措施的具體內容,稍后會全文發布。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深圳海關參與、見證了40年來,深圳不斷創造新奇跡的發展歷程。當前,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深圳經濟特區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海關已經做好準備,立足海關職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服務特區再出發,為支持深圳“雙區”建設、為服務更高水平開放和更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謝謝大家!
主持人唐思:謝謝涂琳副關長的詳細介紹。下面進入提問環節,各位記者朋友可以就今天的發布主題向臺上的嘉賓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名稱。下面開始提問。
記者:你好,我是新華社的記者,近年來我國與東盟貿易快速發展,東盟成為僅次于香港地區的深圳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請問目前雙邊的貿易情況是如何?謝謝!
柯火娟:近年來,深圳市與東盟貿易關系更加緊密。據海關統計,今年前8個月,深圳市對東盟進出口2867.9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9.4%;其中對東盟出口953.8億元,增長8.2%;自東盟進口1914.1億元,增長10%。與東盟進出口增長有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一是電子制造產業聯系緊密,帶動相關產品進出口大幅增長。今年前8個月,深圳市自東盟進出口集成電路944.5億元,增長19.2%,占對東盟進出口總值的32.9%;其中,出口37.1億元,增長20.5%;進口907.3億元,增長19.1%。集成電路進出口貿易活躍,拉動深圳市與東盟貿易增長5.3個百分點。
二是去年10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全面生效,自貿區實施紅利進一步釋放,深圳市與東盟農產品貿易快速增長。今年前8個月,深圳市與東盟農產品進出口154.5億元,增長47%,拉動與東盟貿易增長1.7個百分點。
記者:我是深圳廣電集團第一現場記者,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請問在保障深圳物流鏈供應鏈穩定方面,深圳海關有哪些幫扶措施?
涂琳:好的。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
今年初,疫情突如其來,作為全國外貿晴雨表的深圳市,外向型經濟發展受到了較大沖擊。在海關總署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深圳海關黨委主動有為,與深圳市地方政府部門聯防聯控,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打好抗擊疫情阻擊戰,守住疫情防控隊伍零感染的底線,實現了深圳市外貿在全國率先“浮出水面”。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深圳海關主動思考,積極在穩住深圳市外貿外資基本盤上下功夫。
首先是保持物流鏈的穩定。物流鏈連著產業鏈、供應鏈,具有基礎地位。深圳海關著眼拓展深圳地區國際物流線路,降低疫情對中歐跨國物流的負面影響,支持中歐班列業務做大做強。8月18日,“灣區號”中歐班列首發從深圳平湖南綜合物流樞紐站臺駛出,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物流再開新通路。未來,中歐班列將實現與深圳海運、陸運、空運口岸和特殊監管區域的對接,跨境電商、郵快件、國際中轉等貨物都可以通過中歐班列運輸,便利貨物和服務的跨境流動。
其次是保持供應鏈的穩定。深圳海關采取多項措施,打通因疫情影響出現的供應鏈堵點,多渠道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穩定暢通。擴大“惠鹽組合港”改革試點,以鹽田港為樞紐港、惠州港為支線港,實現貨物在惠州港辦理海關監管手續,在鹽田港裝卸國際航行船舶。組合港業務模式啟用后,惠州港、鹽田港實現了港口資源互補,通過水路運輸實現港口間物流流轉,降低了東部地區企業運輸費用,緩解鹽田港區道路運輸壓力,取得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我關正在推動完善大灣區“組合港”業務模式,協同大灣區其他直屬海關開展業務測試和試點,共同推進大灣區“組合港”落地。
我們還發揮特殊區域政策功能,允許非保稅貨物以非報關方式入區,依托深圳海關自主開發的輔助系統中的非保稅模塊和金關二期特殊監管區域管理系統,實現非保稅貨物、保稅貨物、跨境電子商務進口貨物和跨境電子商務出口貨物等不同類型賬冊間的數據互轉,使得原本需要存儲于多個地區、多個倉庫的多種物流及貿易形態的貨物,可同倉存儲、同倉集拼分撥,助力企業構筑一體化的物流分撥中心。
記者:我是總臺大灣區之聲的記者,問一下深圳外貿加工企業關心的問題,深圳是外貿強市,存在著大量的加工貿易企業,當前這些加工貿易企業面臨著較大的生存壓力。請問,深圳海關有什么具體的支持舉措?謝謝!
殷允偉: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深圳市的加工貿易額長期占據全國的半壁江山。在疫情的影響下,加貿企業受到較大沖擊、面臨生存困難,深圳海關感同身受。對此,深圳海關鼓勵支持加貿企業擴大內銷,加大開拓國內市場的力度,助企度過難關。
一方面,在綜合保稅區實施區內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對符合要求的綜合保稅區企業申請適用一般納稅人資格,可將企業國內增值稅納入國內稅收抵扣環節,對需要辦理匯總征稅和征稅要素擔保,企業可直接向保險公司咨詢辦理“關稅保證保險”,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支持區內企業實現企業貨物流和資金流由“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外向型模式,逐漸轉變為外購、外銷、內購、內銷并重的內外兼顧型模式。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綜合保稅區內企業可享受關稅保證保險、暫免征收緩稅利息、內銷選擇性征收關稅等政策,有助于企業開展內外貿業務。
另一方面,企業內銷加工貿易貨物,在辦理申報手續時,無需上傳合同、裝箱單、提單等相關單證資料,僅在海關按規定實施“單證驗估”等作業時需要提供紙質資料的,企業再按要求提交合同、裝箱單、提單、發票、運保費憑證等單證資料,降低企業經營成本。針對區外加工貿易企業的特點和實際,深圳海關出臺了促進內銷便利化的一系列支持幫扶舉措,主要包括:
一是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企業開展加工貿易,辦理加工貿易手冊設立業務時,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以外,海關原則上免收擔保;針對大型集團企業優化擔保管理,大幅降低擔保壓力;對高級認證企業辦理各類加工貿易業務,全面免收擔保。
二是減少業務環節。試點企業集團保稅監管,料件、設備、倉儲場所等生產資源在集團內靈活調配;優化外發加工物流管理,外發加工貨物無需流經經營企業,可從口岸直接發往承攬企業,并可從承攬企業直接出口;聯網監管企業零手續自動疊加優惠政策,無需每年下廠核銷。
三是優化業務手續。推廣內銷集中征稅模式,集中征稅時限由每月延長至每季度,大幅減少內銷業務辦理頻率;在今年年底前,對企業內銷的加工貿易貨物,全部免征緩稅利息;簡化內銷業務單證資料,除另有規定外,無需上傳合同、裝箱單、提單等單證資料;為企業提供歸類、價格、原產地預裁定服務。
記者:我是深圳商報的記者,民營經濟作為深圳經濟的主力軍,今年以來民營企業在深圳進出口方面的表現怎么樣?謝謝!
柯火娟:民營企業充分發揮其機制靈活、市場反映敏感等優勢,加大了市場開拓力度,是今年以來推動深圳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
今年前8個月,深圳民營企業進出口1.13萬億元,同比增長6.1%,占同期全市外貿總值的60.2%。從月度趨勢看,3月份到8月份,民營企業連續6個月實現單月同比正增長,其中8月份進出口1585.7億元,增長5.6%。
主持人唐思: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發布會圖文實錄將在深圳政府在線網站和深圳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同時歡迎大家將感興趣的問題發到市政府新聞辦的電子郵箱,我們將會邀請有關部門及時回應。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各位發布人。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報業集團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