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內容:
主持人韓望喜:尊敬的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深圳市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近日,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為了讓大家對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情況有更多了解,今天,我們邀請到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女士、發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女士、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先生、統計局副局長王新女士,以及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歐陽志云先生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有請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張亞立女士介紹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的情況。有請張局。
張亞立:首先非常感謝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很高興由我來介紹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的建設情況,并回答各位朋友的提問。
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的時候,有一位代表周義哲向總書記匯報了2018年大興安嶺林場的森林與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核算價值,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一本明白的賬了。總書記回應說:“你提到的生態總價值,說明了生態本身就是價值,這里面不僅有林木本身的價值,還有綠肺效應,更能帶來旅游、林下經濟等。也就是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實際上是增值的?!苯裉煳覀冋匍_這個發布會,就是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
GEP叫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也就是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是指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的最終產品與服務價值的總和,包括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部分。
2019年8月,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要求“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進一步要求“擴大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范圍”。截止目前我市完成了以GEP核算實施方案為統領,以技術規范、統計報表制度和自動核算平臺為支撐的“1+3”核算制度體系,高質量的完成了先行示范區《意見》要求的“探索實施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制度”的這項任務。應當說開展這項工作的目的,就是推動深圳在發展過程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推動深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保護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在今年1月4日召開的先行示范區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充分肯定了我市GEP核算工作所取得的進展。
下面我來介紹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情況。
一、高位統籌推進,提前謀劃部署。
早在2014年我市就以鹽田區為試點,在國內率先開展城市GEP核算,首次提出并建立了GDP和GEP雙核算雙運行雙提升的工作機制。2018年5月和6月,王偉中書記兩次在市委常委會上要求“探索將鹽田區的GEP核算在全市各區(新區)進行推廣,努力實現各區(新區)GDP與GEP雙提升”。當年6月,我市組織開展GEP核算的研究和攻關,我們組織GEP核算研究開展的最早,最權威的機構,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市環科院聯合進行;從2014年起,全市至少有8個區先后開展了GEP核算探索。2019年,我市GEP核算工作被納入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意見》,2020年,再次納入《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
二、全面調查評估,科學規范核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廣泛調研論證。近幾年來,就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問題,我們先后7次召開了國際國內的交流討論會,與市發改委、統計局、規劃與自然資源局和市場監管局等部門調研對接,5次征求相關部門和各個區的意見,同時我們與北京、浙江麗水等國內的城市以及倫敦等國外城市進行經驗交流。深圳GEP制度體系建設的理念和技術方法均走在世界前列。
二是組織開展城市陸域生態調查評估。從2017年起,在全國率先綜合采用遙感、地面調查、模型分析等方法,探索城市生態狀況調查評估的技術方案,在全國率先開展高密度城市尺度地面調查,完成了全市891個植物樣地、9萬余個植被斑塊,150條動物樣線,50個河流水生態樣點的實地調查;在全國率先開展全覆蓋高分辨率的(0.8m)遙感數據系統調查與評估。系統分析全市40年生態系統格局的時空特征和演變,系統對我市生物多樣性數據進行了全面的集成,系統掌握了全市生態系統的結構、質量、功能數據,應該說摸清了全市的生態家底。我們這個調查評估為全市的GEP核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GEP核算的重要數據來源。
三是加強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我們注重擴大市民的參與度,提升大家的獲得感,協調市統計局、氣象局等近20個部門收集整理統計監測數據200多項。出動400人次開展實地調查走訪,發放生態文化服務調查問卷1500余份。
四是連續開展年度的GEP試算分析,完成了2010和2016-2018年的4年試算。按照統計制度體系規范,我們組織開展了2019年度統計報表填報并初步完成核算分析。我市的GEP核算充分利用了全市連續多年的高精度的生態系統分類解譯數據、高密度的氣象監測數據、精細化的人口網絡數據和較詳實的實地生態調查數據,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和權威性。
三、構建“1+3”制度體系,力爭“先行示范”
我市目前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體系是全國第一個較為完整的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具體情況如下:
一個統領——GEP核算實施方案統領。今年2月9日,市生態環境局與統計、發改部門聯合出臺GEP核算實施方案(試行)。明確了核算方法,要求GEP核算按技術規范統一核算,按統計報表制度統一填報;規范了核算流程,確定每年核算結果于次年7月底前正式發布;理清了部門職責,明確GEP核算責任分工和工作要求。這個實施方案是我市GEP核算工作制度化運行的總施工圖。
一項標準——GEP核算的地方標準。剛剛韓部長已經跟大家通報市場監管局已經發布了這項技術規范,這項技術規范確立了GEP核算兩級指標體系,以及每項指標的技術參數和核算方法。其中一級指標有3項,分別為物質產品、調節服務和文化旅游服務。二級指標16個,包括農林牧漁產品、調節氣候、涵養水源、凈化空氣、游休閑服務等等。這個技術規范與聯合國統計局的生態系統核算(SEEA-EA)技術指南和國家GEP核算標準相互銜接,是我國首個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技術規范。
一套報表——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去年10月12日,市統計局批準實施了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2019年度)。將200余項核算數據分解為生態系統監測、環境與氣象監測、社會經濟活動與定價、地理信息4類數據,全面規范了數據來源和填報要求,數據來源涉及18個部門,共有48張表單。該報表制度也是全國首份正式批準施行的GEP核算統計報表。
一個平臺——GEP自動核算平臺。去年8月,我市率先上線了GEP在線自動核算平臺,核算平臺設計了部門數據的報送、一鍵自動計算、任意范圍圈圖核算、結果展示分析等功能模塊,可以實現數據在線填報和核算結果的一鍵生成,極大提高了核算效率和準確性。這個核算平臺是全球首個GEP自動核算平臺。
GEP核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應用。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綜合改革要求進一步擴大核算范圍,不斷完善核算方法,持續推進應用實踐,努力探索“兩山”雙向轉化路徑,為全國提供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先行示范經驗。也希望社會各界一如既往地對我們的核算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開展給予關注和支持,謝謝大家!
韓望喜:非常感謝張局的詳細介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里面有一條叫做可持續發展先鋒,所以今天的GEP核算技術規范出臺,也是在我們先行示范區建設方面取得一個很大的成果。下面,有請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軍先生發布《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有請李局。
李軍:尊敬的各位來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今天有機會參加深圳市GEP核算制度體系建設成果的新聞發布會。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深圳探索建立生態系統服務價值核算機制”,我們市場監管局二月份發布深圳市GEP核算技術規范是“1+3”核算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接下來我簡單介紹一下GEP核算技術規范制定的相關情況。
為加快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先進標準體系,對標先行示范區建設的任務和要求,我局將GEP核算標準列入“2020年第一批深圳市地方標準計劃”,我們會同市生態環境局組織開展了GEP核算標準的制定工作,我們組織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深圳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國內頂尖的技術機構參與起草。經過調研、收集、試算數據多次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以及各區的意見,并公開征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經過了專家評審等程序,于今年2月23日正式以深圳市地方標準的形式發布。
深圳市的地方標準定位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或者填補國內空白,《深圳市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技術規范》是全國首個針對高度城市化地區的GEP核算規范,與聯合國統計署的環境經濟核算標準和國家正在研制的GEP核算國家標準做了非常好的銜接。這項標準的發布,是我市近6年GEP核算工作的一個經驗總結,是提升城市生態系統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標準的出臺,使GEP核算過程更加透明化、清晰化、規范化,也使GEP核算有理可循、有據可依,可以科學衡量“綠水青山”的價值。同時,標準將指導全市各區(新區、合作區)加快推進GEP核算及應用工作,重點推進GEP核算成果進監測、進規劃、進考核、進決策,更好地發揮標準的引領作用,有助于推進我市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實現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實現雙贏。
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視標準建設,前瞻性的將標準從單純的技術戰略上升為系統性長期的城市發展戰略,推動標準與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城市管理、政府服務建設深度融合。全市標準化工作不斷開拓創新,在制度建設、組織推動、管理創新、試點示范等多個領域實現了“全國率先”。作為全市標準化主管部門,我局將一如既往的為做好生態保護領域的標準制定、實施、評價提供指導和支持,共同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到實處,謝謝大家!
韓望喜:非常感謝李局的闡述和發布。下面進入提問環節,提問之前請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我們開始提問。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深圳衛視的記者。想請問一下市發改委的余璟主任,我想問一下深圳生態生產總值也是現在所說的GEP,它的核算制度建設對于深圳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綠色發展有什么重大的意義?謝謝。
余璟:謝謝你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圳建立GEP核算體系正是貫徹落實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探索促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變的重大實踐,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部署的重要任務,更是深圳以先行示范標準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具體而言:
一是實施GEP核算是落實“兩山理論”的生動實踐。GEP核算體系有效彌補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缺陷,以科學的統計方式給綠水青山貼上“價格標簽”,將無價的生態系統各類功能“有價化”來核算“生態賬”,讓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生態系統的價值,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之中。
二是實施GEP核算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抓手。城市GEP核算將城市生態系統視為核算整體,通過定量核算生態系統的產出和效益、衡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GDP勒上生態指數的韁繩,形成以GDP增長為目標、以GEP增長為底線的政績觀,是推動高質量增長,促使政府不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政府決策不偏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手段。
三是實施GEP核算是發展最普惠民生福利的堅強保障。GEP核算體系引入群眾對當地生態環境價值的評價,真實反映群眾對生態環境的價格認同和生態需求,并通過GDP和GEP年變化量、年變化率,定量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的產出對城市的貢獻,力求在追求經濟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之間取得最佳平衡,對創造更好的生產生活環境,提升民生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香港經濟導報的記者,我的問題想提給歐陽主任,深圳在全國率先探索并建立了GEP的核算機制,這個核算機制對全國其他城市有哪些示范意義和借鑒意義?
歐陽志云:深圳在探索生態文明考核與城市生態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首先是率先提出生態控制線管控手段,在保障深圳生態自然空間之外,也為其他城市和全國生態保護提出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深圳在全國開展城市生態調查評估工作,在全國也是第一家。通過這個調查評估為深圳開展GEP核算奠定了數據基礎和工作基礎。
深圳市是全國第一個探索GEP核算制度體系的城市。在全國有很多地方開展的GEP核算,但深圳市全國第一個建立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制度體系的城市。還在全國第一個“進監測、進規劃、進考核”“四進”應用模式。據我所知,深圳也是全球第一個建立GEP核算制度體系的城市。
深圳建立GEP核算制度體現了作為全國改革窗口城市的擔當和決心,也體現深圳對發展理念和科學技術上的敢為人先的勇氣,善于將最新科技成果應用于城市的管理和城市發展。
深圳建立GEP核算制度體系對全國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主要體現在這幾個方面:一是與城市管理需求密切結合,在深圳進行了歷時三年的研究,在這個研究過程中,我們不僅和深圳的管理部門進行了密切的溝通,在核算體系中體現了城市管理需求。二是充分運用國際上生態系統服務與自然資本核算的最新研究成果,跟國際上最頂尖的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研討,共同建立核算體系,體現了核算體系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三是及時將研究成果與聯合國統計局、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組織進行交流,深圳的GEP核算工作得到他們普遍的認可。深圳GEP核算工作對推動聯合國統計局將GEP納入生態系統核算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就在3月初聯合國統計委員會批準通過一個新的生態系統的核算框架,框架中將GEP作為核算生態系統對人類福祉貢獻的指標。四是,深圳參與了全國GEP核算技術規范制訂,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作為組織單位,吸納了深圳等其他的區域的經驗。深圳GEP核算技術規范和正在編制的國家GEP技術規范和聯合國統計局生態系統核算框架基本上保持一致。
深圳城市和其他以森林、草地為主的地區不一樣,我們提出了面向“人居環境”的思路和特點,加入了城市特征的指標,如自然空間噪聲削減價值、文化和旅游價值,以及居民健康價值等指標,這些指標為其他兄弟城市提供借鑒,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城市會參考深圳的GEP核算制度工作。深圳GEP核算“1+3”的制度體系,對城市生態管理具有極大的推廣應用意義,具有示范性和可復制性。謝謝大家。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總臺大灣區之聲的記者,剛才張亞立局長提到核算制度的生命力在于發展和應用,現在深圳已經建立了“1+3”核算制度體系,下一步深圳將會如何推廣,在哪些領域對市民的生活、城市發展帶來什么影響?
張亞立: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深刻指出“經濟發展不能以破壞生態為代價,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倳浽谏钲诮洕貐^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我們認為實施GEP核算可以動態地評估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的效果,可以把它定量化展示出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發揮綠色發展的指揮棒作用,大家知道深圳作為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建立GEP核算制度體系,探索實施GDP和GEP雙核算雙提升,更能體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新發展理念,探索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機制,也就是實現我們這一次五中全會提出的促進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這項工作前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也開展了五年的核算,因此我們在這樣一個完備的制度體系和扎實的核算工作的基礎上,下一步主要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第一,關于GEP核算工作的進一步深化,近期我們將繼續聯合發改委、統計局抓緊開展2020年GEP核算,編制統計分析報告,GEP數據能反映生態環境保護哪些方面的成效,也能指出哪些方面的問題,在分析報告里面將給予定量的分析,力爭在今年6·5世界環境日發布2020年的GEP核算結果。同時抓緊開展各區和新區的GEP核算,探索開展重點片區和重點項目核算試點,這里就包括我們的海綿城市、碧道建設、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對我市GEP的影響。
第二,關于GEP核算工作的深化應用方面,我們要加快推進GEP核算的四進,一是進監測,把GEP的相關指標和要求納入到生態環境常規監測體系里面去,二是進規劃,把GEP提升任務納入重點規劃;三是進考核,將GEP核算的結果和提升的要求納入到生態文明建設考核中去;四是進決策,將GEP影響作為重要評估指標納入到重大項目的決策過程;在嘗試將GEP核算運用于生態補償、綠色金融、公益訴訟等生態管理創新方面,我們也在積極開展研究和探索。
第三,生產產品價值實現方面,《深圳率先打造美麗中國典范規劃綱要(2020-2035年)》行動方案中明確提出,以沙灘資源為突破口,探索GEP實現機制。我們將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依托自然生態資源,融合文化、旅游、金融等產業發展,探索“兩山”轉化新路徑,以GEP核算促進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提升,讓市民切身感受到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價值,同時也能夠提升文化旅游價值和心理健康等等方面的價值,展現我們真正的良好的生態產品的魅力,助力城市綠色發展。
剛才歐陽主任向大家介紹,GEP已經被聯合國統計署列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與生態資產價值核算指標,成為國際的通行語言,接下來我們將履行好先行示范的責任,進一步總結提煉和宣傳好深圳的做法和經驗,爭取能夠推廣深圳試點應用的經驗,謝謝大家。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深圳晚報的記者,我想請問市統計局的領導,深圳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區域,提出了GEP跟GDP雙提升、雙核算的機制,請問GDP跟GEP有哪些異同?
王新: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其實這個問題是很專業的問題,站在我們統計工作的角度來說,GDP和GEP它都是屬于核算指標,GDP大家都耳熟能詳非常熟悉,可能對GEP還稍微陌生一點。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GDP和GEP的概念。
GDP其實就是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個縮寫,是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有的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狀況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2020年我國GDP首次突破了百萬億的大關,達到了101.6萬億。
GEP是什么指標?是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簡稱GEP。它衡量的是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為人類產生的最終惠宜的經濟價值。它主要包括生態系統提供的物質產品價值、調節服務價值和文化服務價值三個方面。GDP和GEP這兩個指標聽起來蠻像的,中間差一個英文指標它們既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我先介紹這兩個指標的相同點:
GEP和GDP都是屬于價值量,二者都將對人類的惠宜成果以貨幣作為當量進行體現,具有明確的核算空間和核算時間范圍,都強調最終價值。大家可能不太理解價值,以貨幣的形式體現就是價值,統計上還有另外一個和價值量相對應的是實物量,大家經??吹降漠a品產量,例如:汽車產量、煤炭產量這些不含有價格,就是物量的指標。GDP和GEP都是屬于價值量的范疇。
GDP是價格和物量的乘積,根據核算的周期,我國主要是進行年度核算和季度核算,年度GDP核算基礎資料較為完善,可以采用生產法(含收入法)和支出法年度核算。季度GDP核算是當前我國進行頻次最高的GDP核算,具有較強的時效性,目前以生產法為基礎計算。GEP是指一定區域在一定時間內生態系統為人類福祉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和,目前GEP的核算主要進行年度核算,季度核算還沒有開展,因為技術資料獲取的難度,目前季度核算還有點難度。
在GEP核算中我們也借鑒了GDP核算和運行模式,一是每年GEP初步核算結果與GDP初步核算結果出來的時間一致;二是GEP核算分析時也會借鑒GDP的經驗,對GEP結果進行詳細的統計分析;三是根據GDP核算經驗我們對GEP復雜的核算數據進行梳理,將涉及的18個部門的200余項數據,制作成48張規范的數據收集表單,即深圳市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規范數據來源。這也是全國首個獲批實施的GEP核算統計報表制度;四是建立了GEP自動化核算平臺作為配套,實現了各部門數據在線填報,核算結果一鍵得出,實現成果地圖化展示。這就是GDP和GEP兩個指標的相同點。
它們存在哪些不同點呢?
1、核算方法方面存在不同
國內(地區)生產總值核算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工程,用三種基本的核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分別對應了GDP的三種表現形態。它一方面體現為所有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同時,也體現為所有常住單位分配給常住單位和非常住單位的初次分配收入之和;另一方面體現為所有常住單位所使用的最終產品價值和凈出口的總和。我國通常將生產法和收入法統稱為GDP的生產核算,將支出法稱為GDP的使用核算。
GEP核算方法總體包括兩個階段,一是實物量(功能量)核算階段,通過實物統計、生物物理過程模擬等方法計算出各項指標的生態產品實物量;二是價值量核算階段,通過市場定價、替代工程定價等方法計算出各項實物量的貨幣價值,并加總,得到最終GEP。
2、核算對象不同
GEP與GDP雖然在定義上有相似,但二者核算對象不同,GEP反映的是生態系統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經濟價值總和,而GDP反映的是人類生產活動創造的增加值的總和。二者只在已經市場化的生態產品方面存在重疊(如部分生態系統物質產品和部分文化旅游服務產品在GDP和GEP都有體現)。
3、核算定價方法不同
GEP定價方式主要有3種:一是優先采用市場實際交易價格;二是對于尚沒有形成交易市場的產品采用工程成本替代的方法;三是其他成本估算方法。
GDP定價方式主要來自于市場實際交易價格。在物質產品和文化產品領域,由于交易市場較為成熟,二者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疊。不知道我的解釋能不能給大家消除一下專業上的疑問,謝謝大家。
韓望喜:謝謝王局長。因為時間的關系,今天的發布會就到這里,新聞發布會圖文實錄將在深圳政府在線網站和深圳發布微信公眾號發布。謝謝各位記者朋友,謝謝各位發布人!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報業集團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