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錄內容:
莫熙玲: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和大家在這里見面,我是第十九屆農交會執委會副主任、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莫熙玲。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聞發布會,主要是通報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的籌備進展、總體安排和特色亮點,并接受大家的提問。下面我介紹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發布人,他們是:
第十九屆農交會組委會秘書長、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先生;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鄭宏宣先生;
深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楊勝軍先生;
第十九屆農交會執委會常務副主任、深圳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忠先生。
下面有請唐珂司長介紹本屆農交會總體安排及特色亮點。
唐珂:各位媒體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大家都是冒著風雨來,辛苦了。非常感謝廣大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與支持。由農業農村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將于11月12日-15日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農業農村部主辦的大型農業行業盛會,已經成功舉辦十八屆,在宣傳三農政策、展示農業農村發展成就、活躍農產品流通、促進農業貿易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我國最具權威、最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農業展會。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幸逢黨的百年華誕和“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的重大時刻,從設計之初,我們就充分考慮今年農交會的特殊重要意義,以“暢通循環、對接產銷、科技賦能、鄉村振興”為主題,從展會內容、展示規模、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提升,概括起來有“禮贊、專業、強鏈、品牌、民生”等五個特點。
禮贊,就是集中展示黨的百年偉業三農華章。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億萬農民實現翻身解放、解決溫飽、擺脫貧困、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在這樣重大的歷史節點,舉辦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全面展示百年來黨領導三農建設的輝煌成就,集中呈現三農發展的繁榮盛景,對進一步增強億萬農民堅定不移跟黨走的決心和營造全社會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氛圍,具有重要意義。本屆農交會將舉辦慶祝建黨100周年農業農村發展成就展,通過歷史照片、視頻資料等形式,多角度展示黨的三農建設光輝歷程、重大成就、寶貴經驗,彰顯百年大黨的偉大風采。本屆農交會展覽面積突破30萬平方米,參展商超過2萬家,參展產品超過10萬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內農業展會,同期還將舉辦數字鄉村發展論壇等12場重大活動,產品展示展銷覆蓋產業各門類,展商客商類型兼顧大中小企業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活動嘉賓邀請突出學界業界領軍人物,研討主題聚焦產業振興熱點問題,以三農盛況的華彩樂章致敬黨的百年華誕。
專業,就是專業化辦展助推新發展格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積極應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與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重大戰略部署。農業農村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自第十七屆開始全面推進市場化、專業化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第十七屆、十八屆交易額連續突破380億元和400億元,專業化程度一屆比一屆高,市場化運作機制逐步成熟。市場主體從“要我展”轉變為“我要展”,參展積極性逐年高漲。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從“派任務”轉變為“搞服務”,市場化意識逐年提高。本屆農交會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和專業化運作,邀請專業采購商超過10萬人,世界500強、全國500強、農業行業100強等大型涉農企業參展超過500家;提前發布涵蓋8000余條供貨信息的訂貨手冊,組織線上對接20余場;設置優質農產品品鑒專區、采購商專場和組織“百市千縣”品牌農產品推介、項目交流等活動,為展商客商提供專業化商貿服務,進一步提升專業化購銷水平。幾年的實踐證明,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持續深入的市場化、專業化改革對引領農業會展行業發展正在產生深遠影響,對提升農產品流通效率、擴大農村消費和助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也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強鏈,就是助力構建鄉村振興產業鏈供應鏈。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的重點是以產業鏈、供應鏈來部署創新鏈、暢通資金鏈,縱向聯合、橫向聯合、側向聯合,聚攏全鏈條各類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本屆農交會聚焦助力做強鄉村振興產業鏈供應鏈,全面拓展展示展銷內容,設置糧油、果蔬、畜禽、水產、茶葉、農業科技、農業設施設備等16個專業化展區,展示展銷內容涵蓋初級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各類食品及農業生產資料、現代農業裝備、加工流通設備等全產業鏈各環節生產要素,還通過數字論壇、電商直播、人居環境改造樣板展示等方式助推農村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我們的基本考慮是,不僅要把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打造成農產品的盛會,還要打造成聚焦全鏈條全產業鏈各類先進要素的集中展示貿易平臺,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品牌,就是以品牌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有口碑的農業“金字招牌”,實現產得出、產得優和賣得出、賣得好,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的必由之路。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歷來重視品牌展示和推介,堅持通過展會塑品牌,通過展會打品牌,通過展會強品牌,每年都要評選質量好、銷路好、服務好的金獎產品,對促進全國農業品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農交會,我們將繼續聚焦以品牌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并在品牌塑造范圍、品牌推介力度、品牌營銷規模等方面全方位加大力度,力爭辦成一屆品牌農業盛會。目前已確定舉辦的品牌推介活動超過80場,涉及572個區域公用品牌、近200個企業品牌。11月11日晚舉辦的“品牌之夜”作為首場重大活動,是本屆農交會的重頭戲,將集中邀請一批有知名度的網絡主播登臺推介品牌農產品,現場帶貨銷售,掀起品牌農產品銷售的網絡熱潮。此外,本屆農交會還將設立脫貧地區公益幫扶專館,免除全部參展費用,集中展示展銷脫貧地區特別是16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業農村部定點幫扶縣品牌農產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脫貧地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民生,就是貼近普通居民日常生活需求。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民生產業,直接關系到城鄉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不僅是每年一度的農業行業盛會,也是舉辦地城鄉居民享受我國農業發展成果的“購物節”“歡樂季”“嘉年華”。本屆農交會把10萬余種琳瑯滿目的特色優質農產品,帶到粵港澳大灣區、帶給1700多萬深圳人民,還將舉辦美食節、食品論壇、地方特色農產品現場品鑒等活動,每天預計將有超過8萬普通消費者觀展、采購、品鑒,在感受我國三農發展偉大成就的同時,享受舌尖上的盛宴,豐富幸福生活的餐桌。同時,本屆農交會在展區設計和展示內容安排上,力求體現中華傳統農耕文明和各地鄉土文化特色,對普通消費者來說,不僅是優質農產品的品鑒館,還是都市農業的體驗館,更是感受農業知識文化的科普館。
各位媒體朋友們,再有一個月,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就要開幕了。這是我國農業行業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希望各位媒體朋友,熱情關注、踴躍報道,提前營造良好氛圍。我們將與大家一道繼續扎實做好各項籌備工作,努力將本屆農交會辦成最有特色、最具創新、最高水平的一次農業盛會,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積極貢獻!在此,我代表本屆農交會組委會,誠摯邀請全國各地、社會各界的朋友們,在歲物豐成的暢月,來到熱情如火的深圳,共享農業繁榮盛景,共話三農發展大計。我就介紹到這里,謝謝大家!
莫熙玲:感謝唐司長的介紹。下面有請市領導楊勝軍同志介紹本屆農交會籌備情況。
楊勝軍: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感謝大家冒著風雨來參加這一次新聞發布會。
我謹代表深圳市政府,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今年是建黨100周年、“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第一年,農交會作為我國最具權威性、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農業盛會,選在深圳舉辦,充分體現了農業農村部和廣東省委、省政府對深圳的高度信任和支持,深圳將對標最高最好最優最強,舉全市之力辦出“最具特色、最具創新、最高水平”的大會。
為辦好第十九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在農交會組委會的統一部署安排下,我市研究制定了整體方案,成立了第十九屆農交會執委會,由分管市領導擔任執委會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具體牽頭,市內各相關部門各個區全面動員、盡銳出戰,確保高效推動、高效落實各項工作。
二是細化責任落實。本屆農交會執委會下設疫情防控、重大活動、新聞宣傳、展覽服務、交通保障等11個工作組,抽調精干人員組建工作專班,制定了詳細的專項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確保各項任務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責任到人。
三是強化疫情防控。我們始終把疫情防控作為籌備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學習借鑒高交會、文博會、廣交會等大型展會疫情防控的經驗基礎上,重點在疫情防控組織、機制、措施等方面做了細致安排。辦展期間,我們將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的要求,確保參展人員和市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是豐富展會內容。剛才唐司長介紹了農交會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深圳還同時舉辦五大特色活動,進一步提升展會活力、魅力和吸引力。一是“三農”發展國際對話高端論壇,探討新形勢下“三農”問題的新思路,深入研究綠色生態農業發展、農業科技創新新舉措;二是中國農業生物育種論壇,邀請專家圍繞生物育種進行探討;三是未來農業論壇,利用深圳發展數字經濟的優勢,以實戰案例探索助推未來農業高質量發展;四是首屆智慧農貿高峰論壇,聚焦數字賦能,推動農產品消費提檔升級;五是第六屆深圳食品安全論壇,探討食品安全相關領域新趨勢、新思潮、新技術、新方法。
第十九屆農交會即將開幕,我們滿懷熱情、滿懷信心、滿懷干勁,致力于為大家呈現出一場務實高效、精彩紛呈、安全放心的農業盛會。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謝謝大家!
莫熙玲:感謝市領導的介紹,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新聞機構名稱。下面開始提問。
記者:謝謝主持人,我是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想請問一下唐司長,您剛剛介紹當中提到本屆農交會的五大特點,尤其是在提到用“金字招牌”打造農產品的活動。我想請您談談您提到的11月11日“品牌之夜”這個活動的具體情況,謝謝您。
唐珂:剛才我介紹了品牌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象征,也是企業贏得市場、長久發展的根本所在,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滿足高品質生活的集中體現。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品牌建設,在一系列會議和有關文件中作出具體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農業農村部貫徹落實中央有關要求,推動實施品牌強農戰略,逐步完善政策體系,不斷夯實品牌基礎,創新開展品牌營銷,推出了一大批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農業品牌。我們通過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的運作推出一批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是培育品牌、打造品牌和做強品牌的重要平臺,我們從2016年以來到現在為止已經是6屆了,我們先后在農交會上一年一個主題:2016年昆明農交會推出省部長推介品牌農產品,2017年北京的農交會是推出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各界名人推介品牌農產品,2018年在湖南是農民推介品牌農產品,2019年在江西南昌是市縣長推介品牌農產品,2020年在重慶是企業家推介品牌農產品。形式不斷創新,內容異彩紛呈,營造了政府部門扶品牌、農業企業創品牌、中介組織助品牌、消費者愛品牌的良好氛圍。
今年農交會,我們將繼續聚焦以品牌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創新舉辦“品牌之夜”全國農業品牌推介專場活動,展示推介我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今年的活動有三個特點:一是內容全。本次活動按照“一省一品牌”的原則,在全國31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遴選32個產業基礎好、產品質量高、銷售服務優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進行推介,涵蓋米面油、肉蛋奶、果菜茶等農產品品類。二是形式新。適應農產品消費的新趨勢,創新活動載體和形式,本次活動將集中邀請一批有知名度的網絡主播登臺推介各地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也可以叫網紅推介,今年的主題是網紅推介,現場帶貨銷售,并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展示品牌農產品生產基地、經營企業、產業園區,講述品牌故事,塑造良好形象,為農業品牌鼓與呼。三是涵蓋廣。本次活動組織人氣網紅登臺推介的同時,將現場搭建直播間,聯合“學習強國”學習平臺、郵樂購平臺、中國銀聯云閃付、全國優質農產品產銷對接服務平臺以及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在全網共同開展品牌農產品營銷促銷活動,讓品牌所有者名利雙收,讓全國消費者愛上品牌。謝謝您的提問。
記者:您好,我是來自南方日報的記者,距離第十九屆農產品交易會開幕還有一個月的時間,我想請問一下省農業農村廳領導,廣東展團目前的籌備情況是什么樣的?它的特色和亮點是什么?
鄭宏宣:謝謝您的提問,首先感謝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首次落戶廣東深圳。在農業農村部的精心組織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部市場與信息化司的指導下,我們同期舉辦第十二屆廣東現代農業博覽會。省農業農村廳和深圳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積極溝通、團結協作、主動作為,展會的重大活動組織、疫情活動、安保等各項籌備工作有序推進,進展順利。本次展會廣東館展區特色鮮明,活動亮點紛呈。一是面積大,總面積規劃達20000平方米,為歷屆之最。二是主題突出,以“灣區品質 數字賦能”為主題,打造線上線下雙展覽的數字農博會。舉辦“廣東喊全球吃獅頭鵝暨地道粵品美食品鑒會”及多個行業發展論壇,設置“從田頭到餐桌”新聞直播中心、采購商會客廳、“百縣百品”直播帶貨專區等,全面展現“粵字號”農產品的風采,展示廣東“三農”發展的成就。三是展區內容豐富,參展部門眾多。第一板塊是現場活動區,包括推介、論壇、新聞主播三個中心;第二板塊是綜合展區,包括數字營銷館、國際貿易館、農產品食品化館;第三板塊,省直單位助農及專業展區,包括省婦聯館、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館、農業金融館、廣東援藏館、粵黔協作館、粵桂協作館、合作社館等七大館;第四板塊是21個地級以上市的地市展區館。四是加強推介宣傳,強化融媒服務,打響“粵字號”農產品品牌。此次農交會期間搭建融媒體專題平臺,利用官方微信、新聞客戶端、主流網站等對廣東展團進行廣泛宣傳報道,營造濃郁的氛圍。
感謝各界嘉賓及新聞媒體的大力支持,歡迎各位朋友蒞臨廣東館感受廣東“三農”發展變化,體驗“粵字號”農產品魅力!
記者:各位領導早上好,我是深圳衛視的記者,我想問一下深圳市領導楊勝軍。我們都知道深圳是除了深汕特別合作區之外全國唯一一個無農村的城市,這一次的農交會選擇在深圳舉辦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深圳又有什么樣的優勢舉辦這一場盛會?
楊勝軍:謝謝這位媒體朋友的提問,深圳原來的10個區是沒有傳統的農村和農民。但是深圳市一直有一個觀點,我們可以沒有農村,沒有農民,但是我們一定要有農業。我想未來可能有一批大城市都會有這個事情,而且深圳的農業應該是代表未來農業發展方向的智慧農業、科技農業、現代農業。你們到時候參加展會就會知道,我們也會展出我們的一些亮點。
我們辦這一次農交會還是有一些考慮的,我在干這個活之前,我在廣西帶隊扶貧工作三年多,我可能有點發言權,今天市里安排我來參加這個發布會,我覺得挺好的。為什么?首先本屆農交會的特點,按照我們唐司長的介紹是五個,禮贊、專業、強鏈、品牌、民生,我們怎么樣能夠把這五個特點突顯出來?深圳有它獨特的優勢,也是我們的考慮。深圳現在是在按照國家的戰略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也是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一個重大的歷史機遇期,雙區驅動的機遇對我們深圳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舉辦農交會首先向全世界包括國內其他地區展示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也可以展示中國農業農村發展的歷史成就,這個窗口、這個地位還是很有影響力的。我們的一些農產品,我們深圳的城市建設的成就,通過這個窗口,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充分的展示,所以能夠把我們的特點,禮贊、強鏈、品牌,我覺得會突出得比較好,這是我們市里的第一個考慮。
第二個考慮,深圳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本身我們每天的食品消耗是2.2萬噸,其中85%從外地輸入,而且我們旁邊是香港和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巨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我在廣西每年都帶隊廣西的農產品的大戶到我們廣東、深圳來搞消費扶貧,每次叫“收獲豐滿”。關鍵是他們給我反映,除了把產品賣出去,賣得多以外,更多的知道了消費者尤其是高端消費者需要什么,他們的口味是什么。因為我們搞農業、農產品不是為了自己吃,是為了賣出去,賣給誰?人家需要什么樣的口味,什么樣的質量,只有面對消費者你才知道,你在家里賣,賣給誰?價錢賣不起來,也不知道人家要什么樣的口味。深圳是一個巨大的農產品消費市場,我們海吉星本身就是一個永不落幕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歡迎唐司長有時間到那里檢查工作。我們也需要國家級的農交會,為深圳市民、香港、澳門和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市民推介更多更好的農產品。也為全國各地甚至世界上好的農產品找到好的市場,所以我們強鏈、品牌、民生、專業這些特點也能很好地呈現。這是我一點體會。
第三,剛剛講了深圳沒有農村,沒有農民,但是我們有農業,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農業科技。各位記者朋友,你們不要把農業想像成傳統的農民打個赤腳戴個斗笠在地里干活,已經不是這樣了。我們現在的農業已經是高科技農業了。唐司長剛剛說了,專業、強鏈,深圳的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能夠為國家的農業發展,尤其是高科技農業、未來農業高質量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我們深圳也高度重視農業科技發展,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清華深圳龍崗研究所、中國農科院深圳生物育種創新研究院、袁隆平院士超級雜交水稻創新團隊等先進科研團隊匯聚于此,我們還有用水、肥料、日照各種各樣的智慧農業的設施設備的企業、高科技企業在深圳,在深圳舉辦這個農交會有利于利用深圳這個科技之都、創新之都的影響力,助推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唐司長專業、強鏈等五個特點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我們認為我們有條件、有信心、有能力能夠辦好這一次農交會。而且最后我還要提醒大家,11月份可能深圳的天氣、深圳的環境會讓北方現在已經開始下雪的地方的朋友感受到深圳的溫暖如春,會有更好的感受,我想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優勢。謝謝各位朋友。
記者:唐司長您好,我是中國食品報的記者。近年來物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農業農村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改變了農業的生產方式、農民的生活方式,剛剛您提到本屆農交會將舉辦數字鄉村發展論壇,能否請您詳細介紹一下情況?
唐珂:謝謝,食品報、食品安全報我們平時也聯系很多,農業、食品也算一家人。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大家都知道智慧中國、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如火如荼,特別是鄉村振興政策東風疊加新基建浪潮,我國的農業農村數字化轉型換擋提速,數字鄉村的建設也在不斷地掀起熱潮。我們如何抓住“數字機遇”、搭上“數字快車”、分享“數字紅利”,更好地建設數字鄉村,我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我想在本屆農交會上能找到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11月12日上午舉辦的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作為本屆農交會的主論壇,將聚焦“數字化”這一重大命題,論壇會持續一天,當天下午繼續舉辦分論壇。在農交會開幕當天,用一整天時間來探討數字鄉村發展趨勢,解讀發展政策,交流前沿技術和成功案例,展望發展前景,以此來引導社會各界持續關注,形成多方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這也是我們設立這個論壇的考慮和初衷,這也是我們連續第3年舉辦數字鄉村發展論壇。前兩年不是作為主論壇,今年作為主論壇,出席農交會的主要領導也會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
論壇將以“數字化引領驅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精心設計論壇內容,一是注重權威性。將邀請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等國家部委領導,部分省級人民政府領導,以及相關的院士和知名學者,著名企業家代表等作主題演講,為數字鄉村建設把脈定向。二是注重指導性。將設置主題報告、經驗交流、政策解讀、成果發布、嘉賓對話等環節,多層面、多維度、多話題深入探討,既有宏觀的政策指引,也有具體落地的實踐案例;既有數字鄉村建設的典型經驗,也有智慧農業技術的解決方案。三是注重參與度。除邀請各地農業農村和網信部門、地方政府、市場主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方代表1000多人現場參與外,論壇還將通過全程網絡直播的方式,面向廣大公眾開放,歡迎社會各界前往觀看,也歡迎廣大媒體朋友們到場采訪,屆時我們共同期待一場數字鄉村建設的高品質言論,謝謝您。
記者:我是來自深圳特區報的記者,我的問題想請問一下市場監督管理局的李忠局長。在當前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本屆農交會在疫情防控方面將會采取哪些具體的防控防疫的措施?我們的觀眾在參展跟參會的時候要注意哪些問題?謝謝。
李忠: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剛才唐珂司長介紹我們第十九屆中國農交會展會的面積是歷屆最大的,有32萬平方米,用了我們新的國際會展中心的16個館,而且參展商、采購商的人數也是最多,將近10萬人。我們預計吸引的參觀人數每天如果有8萬人,四天時間將近30萬人。應該說在當前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為了確保這一次農交會的疫情防控安全,我們也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首先是密切關注疫情發展的態勢,始終繃緊防疫這根弦,按照“外嚴防輸入、內嚴防反彈、嚴防再輸出”的總要求,嚴格落實各項疫情防控的措施,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學制定疫情防控的方案。我們市場監督管理局作為這一次農交會的執委會辦公室,在農業農村部、廣東省政府和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已經制定了農交會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應急處置的預案,成立了以市場監管局、市衛健委、市應急管理局、寶安區政府等相關單位和部門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組,建立了活動“執行承辦單位+場館單位+搭建商/參展商”疫情聯防聯控的機制。
第二,嚴格執行重大活動疫情防控人員“六必須”的要求。就是必須嚴格控制人員流量;必須保持規定的疫情防控一米間距;必須嚴格落實佩戴口罩;必須查驗體溫;必須查驗健康碼;必須嚴格限制規模,確保參與人員全部持有有效的綠碼,而且是28天內沒有疫區活動和接觸史。這是第二項工作。
第三,要嚴格落實參展參會人員的疫情防控措施。這次農交會全部實名登記,所有的入場人員必須嚴格執行最新的疫情防控要求,觀眾必須全部預約、全部實名,確保管控到位。在農交會期間還要進一步推動各有關部門加強社會面的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工作,重點加強落實對機場、車站、酒店等相關重點場所的疫情防控措施,確保城市的總體安全。我們也通過媒體朋友向所有參展參會的部門、企業和人員呼吁,請大家在參加展會期間務必按照要求落實健康篩查、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要求,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措施,謝謝大家。
莫熙玲:謝謝李局,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也謝謝各位發布人,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最后再次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本屆農交會的關注,謝謝大家。
Copyright? sznews.com, Shenzhen Press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深圳報業集團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復制或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