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璇 張云輝《吉祥時光》?
一幅幅或趣味盎然或巧思靈動或腦洞大開的作品呈現著插畫的獨特魅力。
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文體旅游局、深圳設計之都推廣辦主辦,深圳市插畫協會、關山月美術館承辦,香港、澳門插畫師協會協辦的第六屆全國插畫雙年展獲獎名單日前出爐,各大獎項塵埃落定。此次大賽從參賽數量到參賽質量、評委數量均創歷史新高。
作為深圳市政府支持的常設藝術與設計活動,全國插畫雙年展一直走在國內插畫設計領域的前端。十年來通過賽事發掘推出了無數優秀的本土插畫人才,已得到國內外插畫師和專業機構的認可。尤其在全球插畫繁榮的今天,插畫藝術與設計已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融入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
逾兩萬件作品參賽刷新紀錄
由深圳作為大本營的全國插畫藝術展于2007年在深圳首辦,如今已成為國內插畫藝術行業最具權威性、專業性、大規模、高水準的雙年展,也是國內插畫設計領域最高規格的檢閱儀式。自從2006年深圳市插畫協會籌備全國首屆插畫藝術展,已走過十余年的風雨歷程,專業性與影響力日益擴大。
據深圳市插畫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張忠陽介紹,本屆大賽參賽作品數量超過兩萬件,比上屆增加了一倍。而且作品的質量和專業水平有了明顯提升。本屆賽事設置了廣告品牌、出版物、游戲交互多媒體和自由創作四個類別,設有專業組和學生組兩個組別。獲獎作品共363件,入選率僅為5%,其中專業組金獎3名、銀獎7名、銅獎10名;學生組金獎3名、銀獎6名、銅獎7名。
從作品主題內容來看,最明顯的變化是反映本民族傳統文化、民俗的作品增長迅猛。另一方面,設計機構、工作室和專業院校教師的商業應用類作品明顯增多,而且水準均達上乘。
積極參與,踴躍報名,從一幅幅提交的作品上可以看到插畫設計真的開始“火”起來了。作為連接藝術與設計、創意與生活、媒介與大眾的橋梁,插畫越來越呈現出獨立且燦爛的姿態。
?
▼徐穎《旗袍·城》系列
15位評委彰顯“國際范兒”
每屆全國插畫雙年展的評委陣容都是一大“亮點”。由于評審工作量翻倍增加,本屆組委會將評委人數相應增加了一倍,達到15人。本屆收件審核、初評和終審采取傳統的現場評審結合在線評審的互聯網科技手段,保證評審工作的品質和效率。除了國內插畫領域專家、深港澳專業插畫協會的評委之外,還聘請了美國、日本、法國的專業機構、院校的專家以及跨界藝術家作為評委。
據了解,這些評委以審美、創意包括應用為標準,按15位評委多輪打分,對分數總和排序產生獲獎結果,并由評委挑選最喜愛的作品評定為評委獎。由此也保證了獎項的權威性與公開性。
知名產品包裝設計師、潘虎包裝設計實驗室創始人、深圳市插畫協會副會長潘虎首次擔任評委。多年前他在深圳開始創業,輾轉奔波又去了北京、長沙和南京,創業漸成,成果漸豐。為了專心做設計,他把實驗室建在了深圳。作為為數不多囊括世界三大設計獎(紅點獎、IF獎、IDEA獎)的設計師,他一直強調“插畫的商業運用”。他認為,此次大賽挖掘了不少新人,有許多讓他眼前一亮的作品?!艾F在是插畫最好的時代,消費升級的本質是審美升級,對于插畫師來說要把握好市場與風格的分寸感。”
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角色設計師、動畫人伍尚豪認為,此次大賽的作品,不少在題材、技巧方面都很扎實,也跟國際的潮流接軌,讓他感到中國插畫的畫風非常有創意,令人驚艷。
來自法國的插畫師尼古拉是創新跨界藝術家、插畫師,在深圳居住了11年。他從事創意產品開發,對中國插畫充滿了好奇。他認為,插畫雙年展讓他非常驚喜,不少作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圳插畫師成績突出
深圳市插畫協會在本土深耕逾十年,不斷推動深圳插畫設計的發展,終于收獲累累碩果。在此次大賽的獲獎名單里,記者看到深圳插畫師獲獎比例達到14.5%,尤其在廣告品牌的商業應用類尤為突出,占據該類別入選作品的1/5。
其中,來自深圳的年輕插畫師劉跑跑憑借為深圳一燕窩品牌繪制的商業插畫摘得廣告品牌應用類的金獎。
張忠陽分析,出現這樣的現象與深圳成熟的市場經濟以及鼓勵創新的城市精神分不開,“插畫設計包裝會激發產品的另一種商業附加值,這樣的產品很容易突出重圍,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的青睞,這就是插畫的力量”。
隨著消費群體的日益年輕化,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有設計感”的包裝。我們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都能找到輕松有趣的插畫設計,他們或用于店面,或用于商場,即使是傳統文化,也通過插畫變得更親民。
譬如,徐穎《旗袍·城》系列,選擇的題材是我們熟悉的旗袍,作者卻以巧妙的構圖讓畫面變得富有觀賞性,既展現了傳統服飾之美,又有現代的審美趣味;再比如,不少作品不約而同選擇了傳統的十二生肖、山海經、門神等等題材,用設計的手法使其煥發新生,從而產生與傳統審美不同的新鮮感。
?
李豫隴 《Airbnb城市主題》
繪制粵港澳大灣區畫卷
本屆雙年展大賽的來稿作品之多,風格之多樣,地域之廣闊刷新了插畫雙年展的歷史紀錄。尤其是在澳門插畫師協會和香港插畫師協會的推動下,不少港澳地區的插畫師也熱情參加競賽,成就一段佳話。
張忠陽介紹說,本屆港澳臺參賽作品數量增長明顯,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以及四川、西安、武漢、湖南等地參賽作品占據主流。
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澳門設計師協會會員鐘渠盛,在香港、澳門從事平面設計和插畫創作20年之久,其間還去美國主修插畫,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和國際視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認為通過此次插畫雙年展可以透徹地反映出國內插畫行業的發展與教育狀況,“通過此次大賽,可以增進粵港澳大灣區在插畫行業的交流與合作,互通有無,共同進步?!?/p>
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伍尚豪也同意這一觀點。首次擔任插畫雙年展對他來說是一份殊榮,也是一次學習的過程。談到香港插畫的現狀,伍尚豪告訴記者,香港插畫界已經歷經了前期的轉型,現在變得更加靈活。一方面轉型做“手辦”(現代的收藏性人物模型),開發IP;另一方面做兒童原創繪本,擴寬思路。
澳門插畫師協會會長梁子恒表示,從前就對全國插畫雙年展有所了解,通過此次機會,不少澳門的插畫師也報名參賽,希望以后能夠增進了解,推動大灣區的文創事業的發展。
記者了解到,本屆展覽將于1月20日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開幕,同期舉行頒獎典禮、講座論壇和分享會。屆時還將展出“粵港澳·畫時代——粵港澳大灣區插畫協會會員作品展”,由深圳市插畫協會聯合香港插畫師協會、澳門插畫師協會的專業會員共繪大灣區美好圖景。
記者手記
插畫是一本大書
讀圖時代,比起文字閱讀,視覺化的圖像閱讀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在不知不覺間,插畫作為一種視覺化的表現手法越來越被大家喜愛和關注,從小說插圖到電影海報、雜志插畫、廣告包裝、繪本,插畫帶給我們的不僅是輕松愉悅,更是“接地氣”的美。
從首屆全國插畫雙年展開始,經過十年的摸索,以深圳為大本營的全國插畫雙年展迅速發展茁壯,變成一棵參天大樹。它像中國插畫的“晴雨表”,也像一面鏡子,能照見中國插畫的現狀、發展以及未來。
值得欣慰的是,本次插畫展出現了大批學生作品,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這些作品或稚嫩,或有模仿的痕跡,或只是某種觀念,或許只是寥寥之筆,但是卻能反映出學生們對全國插畫雙年展的熱忱與投入。通過這些學生們的作品,我們亦能觀察到目前插畫設計專業所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之道。
沒有人天生完美,所謂的大師都是從小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甚至從失敗與跌倒中不斷爬起,繼續,步履不止。正如每個孩子都是咿呀學語開始,從步履蹣跚開始。對于學生們來說,插畫不僅是設計或者藝術這么簡單,而是指向更廣闊更厚重的人文知識乃至技術的積淀。
我想,那些成功的插畫師會在獨特風格與大眾喜好之中找到平衡,盡管他們成功的方式各有不同,但我們總是能從他們身上看到成為一個優秀插畫家應該有的覺悟。說起來,插畫也是一本大書,值得仔細品讀。
(記者 尹春芳)